-->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誰說興趣不能當飯吃?她為圓設計夢重讀大學,現為德國專業 Stylist

2018/12/14 ANT/島嶼故事在柏林
講到 TC,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就是她爽朗的笑容!跟她認識,是我剛到德國打工度假時,雖然她當時已經是畢業前最後一學期的爆炸時期,但還是一邊半工半讀,讓自己一刻都不得閒。轉眼她到了德國竟 7 年了,已然蛻變成更有自信又專業的設計師,面對未來不敢說把握十足,但她知道無論如何,勇往直前是所有問題的唯一解法。
「設計系的學生嘛!不是在工作室做自己的作品,就是在要去工作室的路上!」她樂天、愛說笑的個性,總是帶給身邊的人很大的正能量,好像什麼事遇到她都能迎刃而解。
其實,大學在台灣就讀德文系的她,並非設計相關領域學生,僅僅稱得上是興趣與自學。因為唸了 4 年德文,不甘心從沒踏上過德國這塊土地,於是便申請了打工簽證(Working Holiday Visa)。
「在台灣,大多數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所看重的,不外乎是將來就業的務實性。當初德文系畢業的我,也想著要從事相關工作,一路懵懵懂懂地前進,直到我人在德國時才恍然大悟:當時的我是多麼缺乏自我意識。
為學設計重讀大學:多花些時間,是「學習」而非「損失」
「德文系第 4 年快畢業的最後一學期,我不斷問自己:德文如何在台灣學以致用呢?除非你德文專精又頂尖,不然畢業後也跟全台其他 100 多個德文系畢業的學生一樣,過沒多久就只剩下會自我介紹而已。」
適逢第一批德國打工度假的名額開始開放申請,TC 毫不遲疑地遞出申請,並順利走進德國。一開始選擇柏林,因為它的生活物價低,比較可以負荷,緊接著她更報名了柏林自由大學暑期夏令營:「德國大學的學校風氣以及教學方式的開放,是我在台灣從來沒體會過的。那種自由以及讓學生獨立工作(Selbständig arbeiten)的方式,讓我萌生想再精進德文,並且順便學習第二專長這個一石二鳥的想法。」
談起當時準備備審資料以及升學計畫的過程,TC 苦笑,彷彿歷歷在目:「在德國,我們只能根據你原本家鄉大學所學專業申請研究所,像我這樣沒有設計背景的跨科系申請者,必須再次從大學開始讀起。儘管當時為了蒐集資訊,需要一邊閱讀那看了就頭痛的德文頁面,一邊一個個地查單字,但我知道,學無止盡,重新來過並不會失去甚麼,只是多花些時間而已。
問起 TC 為何選擇服裝設計?她笑笑地說,起因得追溯到小時候愛看日本漫畫:「從小到大很愛畫漫畫人物,給他們畫上自己設計的衣服,不管少年少女漫畫,只要畫風精細,講究服裝與人物故事背景符合,我就會目不轉睛的看過每個細節。可能也是這時候開始,漸漸對服裝的造型與設計萌生興趣。」
TC 是個很認真勤奮,也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女孩,當我問起可否分享第一次申請大學的備審資料以及經驗談,她娓娓道來一路曲折故事。而我也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很大幅度地自我提升。
「一開始我對當地的讀書風氣和考試該如何準備一無所知,只照自己對設計學系的想像而準備。通過第一次考試之後,我深深理解自己的作品集不夠有質量,我搜尋了當地社區大學辦的美術班,選擇了自由繪畫與裸體素描兩門課,而後再參加作品集準備班,藉此觀摩何謂『創意思維』。」
每一間德國學校的學制以及徵選的方式都非常不同,藝術與設計科系尤其特別,考生在準備每一間學校的申請同時,也可以清楚理解到每一間學校將來培養的目標與方向還有重視的能力,藉此再次檢視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除了一般基本的作品集要求,更有考驗隨機應變以及創造力思考的測試,不只有一個階段的考驗,可說兼具耐力與創意的挑戰。
失敗後的峰迴路轉: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事隔半年,開始了第二次的考試。這次題目是『家鄉』,當時離家一年多了,我覺得這像是一個命中註定的題目,讓我回顧家鄉,如何述說台灣以及呈現道地台灣的圖像?(作品請見下圖)」
「然而,一個月後收到信,當時的我並沒有認真看完那封信。因為光看到前述:您並不在本次錄取名單內,這句話令我萬般難過,也因此沒再繼續讀下去。不過我固執又不放棄的心,促使我決定選讀同校的另一個科系,與製衣有關,儘管以技術方面的課程為主,但又持續與夢想有所連結。」
在之後的一學期,TC 精進了自己縫紉的技術,也慢慢適應在海外求學的生活型態,但畢竟這門科系專研技術,又要具備工科基礎,文組的 TC 就算硬著頭皮把德文版的化學給考過了,還是深深感覺到這不是她真正想要做的事。
「正當手足無措,想著如何面對下學期,突然收到一封學校寄來的信!設計系的主任寄了封信,跟我說下學期有一個名額。原來半年前我讀到一半就封存的『錄取拒絕信』的後半段提到:雖然不在本次入選的名額內,依然有達到錄取標準,但由於每屆招生人數有限,將於下屆通知入學與否。」
「在上一學期學到很多基礎縫紉和必要的機器操作知識,還有最重要的,更洗鍊德文能力與如何應對。」一顆懸著的心,好像也隨著離目標更近一點而鬆了一口氣,但她也知道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挑戰。
達成夢想的第一階段:畢業,然後呢?
「我想起當時我人生第一次出國,到了距離那麼遠的德國,然後睽違 3 年之後,讀了一學期的服裝設計,我才敢第一次回家,穩當地踩著自信的步伐,再度回到家人的懷抱,大聲跟他們說你們女兒經歷的這 3 年,是人生中活得最充實的 3 年!」
「畢業後,來到柏林竟然也 7 年了,不知道是不是畢業恐慌,一開始我像洩了氣的皮球,瞬間精力全無,我讓自己放了兩個月的長假,試著充電、整理作品,回台灣重整士氣。」
「第一份工作是在線上替男仕搭配服裝造型的工作。雖然頭銜是 Stylist,但實際上是個必須爭取業績以及銷售額的 Sales 工作,完全和我這 4 年所學相差甚遠,加上是德語市場,我的德文沒好到可以跟當地人競爭。」
記得剛畢業時,TC 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對即將踏入職場的自己充滿不自信,我想,每個人對於未來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德文系畢業的 TC,剛到德國時才知道台灣德語畢業考 B1 資格的門檻,對她來說是完全不夠的,她甚至沒辦法開口說出流利的句子。除了語言隔閡,更別說來自生活四面八方的文化衝擊。
「直到最近,我想起 2015 年暑假實習時曾打下的人脈,一間德國皮件設計的小公司,當時他們很喜歡我的工作態度,給了我很高的評價,而且我喜歡鞋包勝過於服裝;於是,厚著臉皮,我直接寫信自我推薦,獲得了正向與肯定。
接著我毅然決然辭掉了第一份工作,到了現在的皮件設計公司,工作內容多樣,不僅新款皮件設計,也有平面廣告設計、攝影、社交媒體。逐漸找回信心,工作上也開始建立了成就感。」
衝動和傻勁,讓她勇於面對變化
每每佩服 TC 的樂天知命,她總會提醒我:「計畫永遠趕不上變數。」
想來有趣,我記得很早以前跟 TC 分享生活小發現的時候,她提到:「第一年剛到柏林時,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搭地鐵,年輕人不會被逼著讓位,有時候甚至你想讓座,長輩們還會笑笑地回絕,說他們想站一下。因為他們知道,不能因為他們年紀大就一定要逼著清晨起床去上班上課、或者一整天下來累壞的年輕人讓出位子來。那個位子本是先來者所享有的權利,他要不要讓座是他的自由意志,不會有人帶著『應該』怎麼樣的心情要求你。」
此外,柏林多數的年長者不會早早去睡,晚上通常會安排聽演奏會或看戲,過著充實的退休生活──這些觀察和體會,讓她反思到現在的目標:「當我看到柏林的年長者還是勇於學習跟嘗試新的事物時,我深刻感覺到文化觀念與價值觀的衝突,我也意識到我需要找回對時尚的熱忱以及創意,進而再次轉化成實體作品,不管是鞋包類還是服裝。繼續發展個人特色,直到可以獨當一面。」
最後,我問她,對迫不及待勇闖柏林的朋友,有什麼建議?
他答:「德文基礎一定要有,儘管生活在柏林,工作或讀書英文就可以溝通,但是建議還是學習所在國家的語言,也幫助融入當地社會以及風俗民情。最後想說,我做事是一頭熱的風格,總是欠缺周詳考慮(大家一定要做足功課再啟程!)……但也正因如此,在日常生活裡時常感受到很多值得感謝的 moment,要不是有那麼一點的幸運加上那股衝動與傻勁,我或許也沒辦法走到現在,但莫忘初衷,不要害怕在該做決定的時間點作出抉擇。」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