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遊學交換】歐美生學語言的理由,令我意想不到──為什麼我們不習慣「享受學習」?

2018/10/16 Crossing Campus
在碩士課開始之前,我到了語言學校去增進義大利文能力,希望能在畢業後找到工作。是的,這個非常「實際」的原因,是我認為多數人來到語言學校的理由。
為什麼學義大利文?
第一天分班後到了教室,最常被問到的就是「為什麼學義大利文呀?」這個問題,竟無形把班上來自亞洲和歐美的學生區隔開了:
我從來都不覺得「學習」是「度假」的一部分,因為「度假」就是美酒、美食、美景與美人。誰也想像不到,度假的行程裡會需要帶著課本在 9 點前到教室,抑或是晚上大嗑洋芋片和 Netflix 時還不忘回到書桌前寫作業──那樣的度假之於台灣甚至亞洲的孩子,應該沒人會想要吧?
然而語言學校裡,那些來自荷蘭、墨西哥、德國、英格蘭、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巴西、烏拉圭、美國等國的同學,儘管學習義大利文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大多都包含一個共通的元素──「我在度假!」
有人只來兩週就回去了,有的人可以待三、五個月。還記得那位年紀最大、氣質高雅的英格蘭女士,在課程的最後一天還拉著我的手,跟我說:「義大利真的好美,可惜我還是要回去當奶奶啦!」
當我跟一個台灣人談到這個奇特的現象時,他自然的高呼:「他們就有錢啊!」意指有錢就是任性,可以隨時隨地為了一個起心動念,離開家鄉追求異國的美景與樂趣。說這話時,他腳上還穿著 Gucci 的皮鞋呢。
這些歐美人有錢與否,我不清楚,只意識到他們對於學習,是深感熱忱的──因為他們總嚷嚷著,義大利好美,文化好深遠,就為了這些理由,乾脆直接留職停薪一段時間,有的帶著家人、有的伴著情人,一同來到義大利體驗文化和語言學習!
為什麼我們不習慣「享受學習」?
學校裡,同學們來來去去,往往好不容易相熟了,人又走了。長期留下的,大多是我們這種要繼續留在當地唸書的亞洲人,彼此間難免比較熟悉,我對此也不以為意。
直到某次,一位跟我很好的墨西哥男生告訴我說,「我發現,亞洲人真的很愛聚在一起講中文,都來到國外學習了,這樣真的很笨!」不約而同的是,在這之前,一個美國男生與我變好之際,也同樣分享過他們大學亞洲人愛群聚的故事。
當然,站在我們的立場,每學一種語言,都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不同的語言系統,天差地遠的單字和文法結構,根本連猜的根據都沒有,只能任由 Google 翻譯擺佈。
而談到這裡,都僅是語言的學習,還沒談到社交關係,因為「溝通」正是社交的根基。我們不可能永遠都用比手畫腳,或用翻譯機與人交往。因此,某些英文不佳的亞洲人,學習第二外語的過程,會更依賴自己國家的人,我想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反思他們的質疑,也不禁懷疑我們是不是常常因太過害怕,無法跨出交際的第一步,反而在異地更依賴同語言的歸屬感?也因為太過害怕,進而失去了享受學習的樂趣?
當被笑的時候,代表你正在進步
基於要把義文學好的理由,在班上我雖然講得不是最好,但卻是最敢發言的其中一位。也因此,在來來去去的朋友中,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因為對那些敢於發言的人,大家對你說的話也更加直接。
聽力是我極大的障礙,很常聽不到細節,甚至根本聽不懂。當聽不懂時,又礙於聊天的節奏,時而我會傻笑裝懂,幾位朋友也很常直接戳破我,並跟旁邊的人說:「他聽不懂啦!」
因為太常聽不懂,所以對於「不懂」一詞,格外靈敏。我知道他們在笑鬧我蠢,雖然有些沮喪,但在那個當下,我的反應不是躲起來,而是自嘲一下,再厚著臉皮說," Piano! Piano! per favore... "(慢一點!慢一點!拜託)。
如此一來,他們覺得我開得起玩笑,似乎也不在乎出糗。就這樣,朋友越來越多,說話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某天你發現笑的不是自己時,才赫然驚覺,「啊!我進步了。」
學語言也是學文化?
很多人都說,「學語言是學一種文化。」這句話,坦白說我一開始無法體會。因為我們對於題目的解套太過熟悉,對於考試的分數太過苛求,根本不在乎文化在哪。對於語言,我們只慣性聯想到工作、考試或賺錢等實用性。
但當我們先忘記最初學語言的目的,僅簡單地以可以看懂報紙、自在的點餐,與友人流利地暢談,自助旅行等讓人快樂的因子,作為學習的目標時,相信你會認為自己已漸漸融入了語言文化之中,重新詮釋「學語言」的意義!
《關於作者》
Aura Tao
新聞背景,善於撰寫心靈以及時尚相關文章。
目前旅居米蘭攻碩,本身是一位尚未完成手術的跨性別。對我而言,跨性別就如時尚一樣,「真正的時尚,一直都不是在其本身,而是眾多元素集結而成。」
我們囊誇了男人的視角和女人的心,而用文字去詮釋我的際遇,以及最直接的感受!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