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北醫校友赴日 碩士畢業前拿到日本公司內定錄取

不同世代的台北醫學大學校友在北海道奮鬥,都繳出漂亮成績單。25歲的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畢業生阮郁甯,目前就讀北海道大學保健科學院研究所,還沒畢業就已經被當地公司錄取;65歲的孫日輝在北海道當牙醫達35年,高峰期曾經一天要看50、60位病人。
阮郁甯說,她國高中時就很喜歡日本,也有學日文,大二先加入教授的實驗室,跟著碩士學長姐一起做實驗,大三寒假到北海道大學交換1個月,便決定留下來讀碩士,研究是做抗氧化食品,從食品萃取、篩選抗氧化物質。
阮郁甯說,她的實驗室組成跨領域,有化學、農學、醫學、藥學和水產學等等不同專業的教授,可以給予不同意見。她觀察到日本學生非常積極,做實驗很沈穩。
明年3月畢業的阮郁甯今年6月拿到一家公司的內定職位。阮郁甯說,她聽了約100場公司說明會,實際投履歷的公司約10家。她說,在日本求職不容易,平均投20家中1家。她認為,日本的職場還蠻接受留學生的,因為知道講華語是未來趨勢,且台灣人的英文也都蠻好的。
她還提到,日本公司的面試重視團體討論,「不是要看你擁有多少知識,而是重視你跟其他人討論、互動的感覺」,強調合作能力。
求學最辛苦的地方,阮郁甯說,她覺得自己日文還不夠好,教授有時候會聽不懂她講的話,就要用畫的。現在會利用時間多看日本的電視節目加強日文能力,還要了解日本人的笑點。
另一位是北醫大的老校友孫日輝,到北海道已經35年,北醫大畢業後服了兵役,因為叔叔在日本北海道開牙醫診所,便追隨叔叔的腳步來到北海道。他先到日本城西大學病理系念研究所,等到叔叔70歲退休,他便接下叔叔的牙醫診所,至今已經做了28年。
孫日輝說,日本牙醫師平均都是70歲退休,有的牙醫師90多歲才退休,「過世的2、3年都還在做假牙。」孫回憶,30多年前到北海道時,因為牙醫人數少,牙醫師地位高,病人也多,一天大概要看50、60個病人。他說,以前日本牙醫素質比較不高,日本病人對於台灣牙醫的技術評價高,對台灣來的醫師都很信任。
他說,當年牙醫師的收入比醫師還好,因此很多人都選讀牙醫系,大學也相繼設立牙醫系,導致現在牙醫師飽和,現在全國牙醫師很多,大學每年招的牙醫系學生也減少了,外國人也不能在日本考牙醫執照。
孫日輝表示,日本高齡化,100歲以上的人瑞有6萬人,他的診所都是50歲以上的病人,最老的病人已經98歲了,「現在一天要做好幾副假牙。」他還說,現在日本人到80歲還有20顆牙齒者占了5成,是很好的現象。
孫日輝回憶,北醫的學風比較自由,給他足夠的空間探索自己想學的東西,讓他勇於到處學習,比較能適應環境。
另外,還在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讀書的吳奕柔,正在北海道大學見、實習1個月。她小三時迷上日本卡通「名偵探柯南」,自嘲大學會選三類組正是受柯南影響。上大學後,吳奕柔效法柯南的科學探索精神,希望透過科學方法或實驗了解這世界的奧秘,進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84年次的吳奕柔,大二時得知學校有海外研修的機會,只要實驗時數做180小時,就可以申請。愛做實驗的吳奕柔幾乎整個暑假都泡在實驗室,一天做8小時實驗也不成問題,她說,自己是透過閱讀度過寂寞的等待時間。
吳奕柔說她很喜歡日本,以後也想來攻讀研究所,因此先到北海道大學保健科學院實習,主要進行分子生物學的實驗,研究主題是重金屬和營養素。她的指導教授是埃及人,她覺得日本教授和學生的學術態度很嚴謹、重視細節,值得她學習。
文章轉自: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