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科技產業財團的財政可能往往是德國大學和大學外的研究機構遙不可及的夢想。相對於大型企業豐裕的全面性工作暨安家福利,例如為員工提供住宿,或為他們的孩子準備托兒場所等,而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敘薪則通常僅比照公家機關。
然而這個狀況即將改觀:這些公立機構應在薪資設計上獲得更多的彈性。全德各邦於德國參議院(Bundesrat)提出的倡議中決定讓「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eutsche Forschungszentrum für Künstliche Intelligenz,簡稱DFKI)」成為首例。長期觀之,未來應當也能令其他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獲利。
德國大型的重點研究機構,例如弗勞恩霍夫爾協會(Fraunhofer)、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萊布尼茲(Leibniz)與亥姆霍茲(Helmholtz)等,不受德國所謂的「同級人員之同級工資費率規定(德語:Besserstellungsverbot)」所限,即研究人員不受到與聯邦公務員薪資規範的限制。雖然這些科學家們大部分以公部門的挹注經費進行研究,然而這些研究所卻能提高薪資以吸引各界爭相延攬的尖端科學家。此例外作法現在也將令DFKI獲益頗多。
爭取最好研究人員的競賽越形激烈
德國參議院基於DFKI之薩爾蘭(Saarland)、萊茵-法爾茲邦(Rheinland-Pfalz)以及布萊梅(Bremen)分所之倡議,決定對於各分部提供統一的基本架構。薩爾蘭邦的數位部長Ammar Alkassar(基民黨)為倡議者之一,他觀察到一種「對於AI關鍵科技增強注意的趨勢」。公、私機構在國家與國際性層級上的研究活動之擴充已經導致幾年來「徵求最聰明頭腦之爭」現象「明顯變得更為激烈」。Alkassar數位部長最關切的是「競爭力的基本條件」。DFKI所長Antonio Krüger表示「我們對此早已渴望許久」。
DFKI雖然已成立於1988年,然而「同級人員之同級工資費率規定」自2012才生效,而AI的發展趨勢正好在過去幾年中加緊進步。Krüger所長表示「薪資雖然並不代表全部,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彈性以能根據各別研究人員的需求進行配合。…因為我們過去在薪資上不夠彈性,而導致我們失去了研究人員。」
美國博士生所獲薪資相當於德國教授之薪資
不只是DFKI感到壓力,據聞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市場裏的人才也已被「一掃而光」,慕尼黑工業大學專事「生物系統之數學模擬學」的教授Fabian Theis剛為慕尼黑德國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聯合會科研中心建立AI「結點」同時為該中心徵求眾多科學研究人員。他對於年輕有天分的AI專才表示:「亥姆霍茲聯合會科研中心具備大量的數據資料,在此能夠針對社會上重要的問題進行研究。」
然而Theis教授將德國AI研究人員的薪資結構稱作「負面的位移」。他表示:「比較之下:在美國西岸的相關公司裏的博士生薪資已相當於這裏的大學教授所得了…同時博士畢業新鮮人的薪資至少是德國教授所得的2至3倍。」
即使像亥姆霍茲聯合會科研中心這樣的研究機構,在「同級人員之同級工資費率規定」以外雖然擁有其他延伸的可能,卻也一樣有著極限。Theis教授相信,關鍵的是應該對於青年科學家,如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良好的條件。
國家AI策略的一部分
相對而言,作為德國國家發展AI策略中央性基石的「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對其所擷選的科學家們提供最上乘薪資。目前該基金會正再度針對由聯邦政府對AI教授所提供挹注的7項提名進行審查,最後的決定將於秋季定案。基金會將針對來自大學的候選人資料提出建議。
入選人將獲得由「洪堡基金會」撥款的500萬歐元獎金。在AI教授進行研究、教學的各大學中,可根據該邦普遍的薪資再加上目前最多高達18萬歐元的獎金,未來獲獎各大學甚至能獲得25萬歐元的最高挹注金額。
針對DFKI的情形則將應在今年底獲得解決方案,目前已在操作層面上進入會談階段。今年6月底業已針對德國聯邦政府、DFKI各邦研究分所所在地工作小組、德國教研部(簡稱BMBF)代表,以及DFKI之萊茵-法爾茲邦(Rheinland-Pfalz)、布萊梅(Bremen)以及薩爾蘭(Saarland)等分部進行任命,此工作小組將直至2020年底提出具體的建議。至於是否必須變更「學術自由法(Wissenschaftsfreiheitsgesetz)」之聯邦法令,甚或有其它可能的解決方案,目前仍不詳。
「軟性因素」稍後再議
根據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的資訊顯示,目前「聯邦暨各邦共同學術會議(簡稱GWK)」正針對未來機器學習AI競爭力中心(Competence Center)相關主題進行會談。同時對此也已成立工作小組,而聯邦政府對位於柏林、德勒斯登/萊比錫、多特蒙多/波昂、杜賓根以及慕尼黑的競爭力中心亦予以挹注;直到目前為止採用的為計畫經費模式,在2022年之前的經費將會倍增。透過此途徑,將能為AI教授職位之設置提供更多資金。
未來則預計共同與所在地各邦力求挹注經費的持續性,並有可能建立一全新式的組織型態。也因此,例如德國參議院之巴伐利亞邦代表催促著,有關DFKI的決議絕不該對於競爭力中心造成負面的結果:「經由此DFKI例外性事實,將不會在強化結構的措施上與其他可以相互比較的德國AI中心造成負面的結果,反而還直接獲得促進的效果。」
DFKI所長Antonio Krüger表示「此決議是具備競爭力的薪資之重要的第一步」。而在走向第二步時還應著重所謂的「軟性因素」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據說這樣的條件在Google、Facebook等其他企業的合約中是理所當然的事。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