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選擇」,不過就是日常生活的「必須」──給為升學煩惱的學生一些建議

顏卉婕/Actress Model 2020/05/07

升學應該是每個人求學階段中,為自己做一個重要決定的時機,而這個決定會帶領你走向新的方向,直到你遇到下一個十字路口。原本的我,以為升學進了一個科系之後,我就可以一帆風順地直走到底;直到上了大學、出了社會之後,我才發現,「選擇」不過就是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必須」。
試著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我想分享在英國的時候,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我認識的年輕設計師朋友,普遍都在大約青少年時期,就萌發了對於時尚及「設計自己的衣服」的興趣。在我認識他們時,他們大概平均約 17 到 20 歲,有一些人正在就讀服裝設計學院,有一些人則沒有繼續升學,已經開始憑著努力打工賺錢,拿打工來的錢來設計自己新一季的作品,甚至還辦了小型的時裝秀,請模特兒來走秀,而我就是當初為他們走秀的其中一個人。
他們普遍非常知道自己的品牌風格,也熱愛一些時尚元素,會將生活中的靈感轉化成自己的設計。在他們解說和展示他們新一季的作品時,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熱愛他們正在做的事。其實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每天在面臨新的挑戰及選擇;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為了這個目標,每天努力去面對新的困難並克服它。
如果你要問「怎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試著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實際投入時間,體驗工作環境,看這個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你。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很早或很小就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進而專注於這個行業內,不斷精進。
當然也會有少部份的人,在跨領域後,特別珍惜自己擁有的機會,工作 1 年可以像是 3 年經驗一樣地快速成長,儘管付出的心力是別人的好幾倍,但因為喜歡和熱愛,所以往往感受不到辛苦。而這個也是我審視自己的方法之一。當我為某件事不斷找藉口不去做,我就知道其實我根本壓根就不想做這件事。與其去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是什麼,你不如先找到並離開不想做的事情,這樣反而可以讓你更輕鬆地整理好你的「人生清單」。
如果現在的你是一個即將升學、想要知道自己真正適合什麼的高中生,那你應該要先問自己:「我曾經為自己做過什麼呢?」學校社團、打工或是企業實習參訪等等活動,都是很珍貴的時光和機會,能夠讓自己更了解自己。人們往往只能夠選擇「當下對自己最好的選擇」,而這項選擇之後的人生,仍需不斷地調整方向。
每一條路上的旅程,都是你的養分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 Deshauna Barber 的畢業演講影片,她是一個非裔美國人,她在演講上分享一件改變自己的故事:她曾經遇到一個女生,這個女生一開始質疑她是不是在美國出生,讓她感到被冒犯,而後這個女生語出驚人地告訴她,「妳看起來有機會成為下一位『美國小姐』喔。」
結果 Deshauna 大笑地回她:「小姐⋯⋯我不知道妳在說什麼,我才正要升上維州大學二年級,3 年後我會參軍,成為一位軍官。」但這位小姐仍說服 Deshauna 隔天在一家星巴客見面。帶著厚厚一疊選美書籍的她,說服 Deshauna 參加了人生第一場選美,結果輸了。接下來的每一年,Deshauna 都參加州內選美比賽,一直到第 6 年她都是輸家。這時,Deshauna 打了一通電話給 6 年前那個瘋狂的女生,而她告訴她:「妳不要放棄,妳要不斷地去試。」
2015 年 6 月,那個說服 Deshauna  選美的女生因白血病去世。2015 年 12 月,Deshauna 成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小姐」,將代表該區競逐「美國小姐」后冠。2016 年 6 月,Deshauna 成為史上第一位擁有「美國小姐」稱號的軍人。
人生中你會遇到很多的選擇,有時候會繞了一點路,但是每一條路上的旅程,都會成為你的養份,而最終你會走回你原本想要走的道路上。
學習各種專業能力,都是一種累積
另外一個常常有人問的問題:「我該選擇『個性適合但比較沒有時間選修多元的課/前景確實但稍嫌狹窄』的系所,還是『個性不太適合但有選修彈性/前景模糊但廣泛』的系所?」
如果申請大學的你正為此問題煩惱,建議你先去找該科系的教授或是學長姐請教,甚至可以去聽看看許多已經出社會的該科系前輩的意見,了解他們未來的出路及工作機會,選擇一個「自己不會一直找藉口不去唸」的科系。蒐集完資訊後,你至少可以了解哪一個科系是你絕對不要的,那選擇就會變得更容易。
一個人至少要擁有一個專業能力,這個是肯定的──有了專業能力,可以確保自己能夠有收入,去支撐自己發展第二項專才。大多數的人在學校學習的專業能力,會跟自己最後做的工作不太一樣,但這些專業能力都是一種累積,不管你未來在哪一種產業,這些能力不會消失;而且或許你會發現,有了這些能力,可以更容易掌握更多的資源、更容易解決問題。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