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大學生在學校宿舍也可以養寵物嗎? 在美國的話,或許可以!

住校的大學生多半都知道什麼東西不能帶進宿舍,像是微波爐、蠟燭等易燃物品以及大型傢俱等等,家裡的寵物通常也在禁止名單內,但是這並不能減少美國大學生對情感支持性動物(emotional support animals)的需求。可愛的兔子、毛茸茸的小貓之外,還有像雪貂和蛇,10年前還不受大學宿舍歡迎,現在都被接受了。
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的資源中心是專門服務身心障礙學生,2011年收到情感支持性動物的申請案只有2、3件,現在每年卻有高達60到75件申請案。
情感支持性動物通常是飼養來安撫有焦慮、憂鬱、或其它精神症狀的學生,牠們和服務性動物(service animals)不同,後者在法律上被認為可以協助人們完成特定任務,導盲犬便是一例。在談到這類議題時,人們通常都懷疑學校如何釐清學生需要這些動物的目的,是為了安撫自己的情緒,還是單純只想要有寵物陪伴。
美國大學院校約在七年前開始注意到情感支持性動物的問題。當學生提出的申請被學校拒絕時,有些人會提起訴訟,主張學校的決定違反聯邦「公平住房法案」(Fair Housing Act,FHA),對心理障礙的學生存有歧視,有些案例甚至判決學生勝訴。比如說,2013年密西根州的大峽谷州立大學(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花費4萬美元與學生和解,案發事由是該校禁止女學生在宿舍飼養天竺鼠,因而挨告,女學生在訴訟中主張天竺鼠是她的情感支持性動物,獲得法官採信而勝訴。內布拉斯加大學卡尼爾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Kearney)在2015年也發生過類似案件,該校最後花了14萬美元與2位學生達成和解。類似案件層出不窮,而且學校有可能因「公平住房法案」中關於情感支持性動物的規定而輸掉訴訟,因此愈來愈多學校開始討論該如何處理這類問題。
大部份學校的制度,學生需要服務性動物協助日常生活時,是不需要證明文件的。但是,若學生申請的是情感支持性動物,則需要心理醫生開立證明書。比如說,華盛頓州的學生若想在宿舍飼養情感支持性動物,必須提供一份由心理醫生開立的證明,敘述學生被診斷出的病情,以及情感支持性動物將如何緩解學生的心理症狀。負責審核的單位主管同意後,宿舍的管理單位才會允許學生飼養情感支持性動物。這些單位並沒有必須同意每件申請案的義務,若申請人的理由不正當、診斷證明書有問題、或選擇的動物不適合宿舍環境,仍會遭到拒絕,審核的嚴格程度因校而異。然而,能提供客觀判斷的診斷證明書卻是可以輕易捏造的,有一些付費網站能媒合學生和心理醫生,由學生付費請醫生開立證明書,於是審查人員必須花更多時間來辨認診斷證明書的真偽。WSU資源中心主任Meredyth Goodwin在受訪時指出,這是每個類似單位都會碰到的問題,新進人員接受職業訓練時,這也是最常被提醒要注意的事項。L. Scott Lissner是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美國身障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DA)協調人與復健法案第504條款(Section 504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遵循專員,該校宿舍目前有大約175隻情感支持性動物陪伴學生。他在受訪時表示,他們可以從證明書的一些特徵來分辨申請人與心理醫生有沒有醫病關係。若申請人與心理醫生並無實際的醫病關係,證明書內容會缺乏細節,看起來就像是抄襲的文件。學校在審閱診斷證明書時,也會聯絡心理醫生並詢問申請人的病史,很快就能鑑定真偽。
至於服務性動物,依照ADA法案的規定,承辦人員審核服務性動物的申請時,只能問2個問題─這類動物以申請人的身心障礙情形來說是必要的嗎? 牠要怎麼協助申請人?承辦人員不能詢問其它問題,也不能有其它要求,例如強迫學生展示該動物所受過的訓練,或是請學生出示身心障礙證明或診斷證明書。在這種情形下,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從亞馬遜購物網站上訂購標有服務性動物的小背心,讓他們的寵物穿上後,便能帶著寵物在校園內自由行動,學校的規定其實形同虛設。不過,服務性動物的審核仍然是相對簡單的,因為真正需要服務性動物協助的學生,其身心障礙情形可能早已被其它教育機關確認過,因為他們需要的協助通常不只一項。而且,身障學生通常會很主動地與服務身障學生的單位聯繫、解釋他們的狀況,以便儘早獲得必要協助,讓學習變得順利一些。如果服務性動物的行為明顯過當時,比如說,牠們造成公物或環境破壞、或是侵入他人空間,學校仍然可以要求身障學生將牠們移出校園。
情感支持性動物的合法性主要來自FHA法案,所以飼養牠們的學生不能將牠們帶離宿舍區域。住宿學生對這些動物的抱怨,校方通常會依個案處理,比如說遷離對動物過敏、或單純只是不喜歡與動物同住的學生。有些學校則是採取比較積極的處理方式,像是建立動物友善宿舍等。史丹森大學(Stetson University)在2010年時已開放學生申請在宿舍飼養情感支持性動物,2015年時甚至將其中二棟宿舍大樓完全對狗開放。住在這二棟宿舍的學生不需要提出任何證明,只要他們想和狗狗一起住在學校,就可以把牠帶過來。近年來大學生焦慮與憂鬱症狀的通報數量比往年來得高,根據美國大學健康協會(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CHA)在2018年公布的數據,在受訪學生中,63%的人表示過去一年曾經歷難以忍受的焦慮,更有42%的學生指出自己曾因憂鬱而失去正常生活。因此,史丹森大學認為開放學生在宿舍養寵物並不是壞事,寵物不僅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也有助於社交以及壓力的釋放。
學生要求同住的情感支持性動物千奇百怪,除了狗、貓等常見家庭寵物之外,還曾有學生要求與鳥、蛇、老鼠、甚至蟑螂同住。狗的部份還算容易處理,但其它動物則可能有防疫問題,如果動物的食物來源是活體生物的話,校方也必須將後者一併進行檢疫。有鑑於此,有些學校採取折衷方法,比如說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會在期中、期末考時將訓練過的治療用狗狗帶入校園,讓學生有機會減緩考試帶來的壓力和情緒問題。該校的治療用狗狗名叫Indy,是隻一歲大的英國金毛巡迴獵犬,牠的「上班時間」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小時,偶爾也在情緒管理的相關活動上現身,不上班時則由學校的壓力管理師照顧。該校認為心理健康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引進治療犬則是給予學生心理支持的一種方式,讓他們願意敞開心胸與他人對話,進而找尋解決方法。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