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社區大學如何幫助學生越過終點線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一名社區大學的學生經常接受補救課程、重複修課、或是退選課程,則該名學生很有可能最終無法拿到學位,而這種情形在非裔女性學生中尤其明顯。該項研究的作者建議學校應該關注這類的行為模式,並介入以幫助學生找到更有組織的修課方式。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育學助理教授愛普莉‧陳(April Chen)以及北伊利諾大學高等教育助理教授曉丹‧胡(Xiaodan Hu)在本周的教育研討會中發表一篇對「面臨終點線一步之遙的學生」的研究。他們發現,在社區大學修得至少45個學分、有11門課重複修習、退選超過5門或以上課程的學生應被視為危險族群。
即使學生的修課目的不在於取得學位,校方仍應提醒他們一步之遙造成的機會成本。選修課程的時間不僅占去了可能的工作機會,而中途退選課程後,也失去基於學位有無而可能帶來加薪福利。
該項研究的作者利用全國性的資料,對2,620名學生進行研究。他們在選擇面臨終點線一步之遙的學生樣本的標準為:在2003年入學兩年制的公立學院、修得至少45個學分、並且未獲得任何學位或資格證書。
陳、胡兩人發現,一般而言,重複修課或是退選課程的行為模式,比起獲得學位,更可能會形成面臨終點線差一步之遙的情形。但是,對於有志轉到四年制大學的學生們,這種行為模式反而是更可能在六年期間內獲得學位的指標。兩位作者推論原因可能是轉學時不僅有學分認定的損失,而重複修課或是退選課程的行為,可能是基於成績高低或時間管理等等的策略考量,不是因為單純的學業成績不佳。
這種行為模式在非全職學生中更能得到驗證,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需要兼差工作、支援家庭的成人學生。研究顯示,因為這些學生的獲得學位與否,與工作可能的成就以及加薪與否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在取得學位上有更大的誘因。
研究作者建議。社區大學應該要協助這些有動力的成人學生越過終點線,而不是以工作負擔、或是多次入學作為未能成功的藉口。研究也發現,一般而言,第一代移民的女性學生完成學業、取得學位的可能性稍微偏高。
所以,陳、胡兩人呼籲,使用種族理論以及非裔女性的相關論文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了解為何在上述的行為模式以外,補救課程或是職業教育訓練中,非裔女性學生完成學業的比例偏低。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