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哈佛招生秘密標準曝光 「小獎勵」、「Z名單」

他的考試成績無懈可擊,SAT推理測驗、SAT學科測驗全部三個科目和「大學先修課程」九個科目的考試分數,在他就讀的高中總共592名同屆同學裡排名第一。美國哈佛大學負責審核他申請書的招生人員說,他是「公認的秀異份子」,「我猜我們得和普林斯頓大學爭這個人」。
但到最後,這名學生被列入候補名單,最終沒有進入哈佛大學。
紐約時報報導,申請哈佛大學的世世代代高中生都認為,如果他們符合所有標準,就會錄取。
但在幕後,哈佛大學的招生人員還有另外一整套標準,是那些雄心勃勃的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他們或許也無法達到。這些人員講暗語,包括「備審表」、「縮減名單」、「小獎勵」、「DE」、「Z名單」和「院長關注名單」。他們這套篩選系統的條件包括:申請者來自哪裡、父母是否從哈佛畢業、他們有多少錢,以及他們是否符合學校的多樣性目標,這些條件可能跟SAT考滿分一樣重要。
這一神秘的篩選過程因一場訴訟而曝光,美國反歧視行動團體「公平錄取大學生」指控,哈佛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美國人,違反了聯邦民權法。在訴訟過程中,法院命令哈佛大學提交數百份入學文件,最近幾週,法院還要求哈佛公開許多之前塗黑的部分。
哈佛大學曾表示,對一些申請人,校方會考慮「小獎勵」,也就是優先錄取。原告「公平錄取大學生」指出,哈佛優先錄取五種群體:少數族裔;哈佛大學或拉德克利夫學院(女子文理學院,已與哈佛大學合併)校友的子女;哈佛捐助者的親屬;工作人員或教職員工的子女;以及學校招募的運動員。不過,原告指控,亞裔美國人不在「小獎勵」之列。
申請人若能列入「院長關注名單」或「主任關注名單」,也有幫助。這並不是人們熟悉的那種成績優異、受到大學院長認可的學生列表。根據法院文件,名單上是與捐款人或與哈佛有關係的申請者姓名。
法院文件還包括了哈佛大學鮮為人知的Z名單,有點像是為招生工作留的後門。
哈佛對Z名單緘口不言,法庭文件中關於Z名單的大部分資料都經過了塗黑處理。原告表示,這份名單上都是些成績介於合格與不合格之間,但哈佛又想錄取的申請者。他們往往是一些後台很硬的人,可能列在候補名單上,只要願意推遲一年入學,就保證錄取。
2014至2019學年,每年約有50至60名學生通過Z名單錄取。原告說,這些人大部分是白人,通常家裡有人是哈佛校友,或者是院長、主任希望錄取的學生。
SAT測驗(學術水準測驗)是美國大學委員會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定期舉辦的測驗,分為推理測驗和學科測驗。推理測驗滿分為1600分,由四個部分組成(數學、實證式閱讀、寫作、論文寫作) 。學科測驗主要測量考生在某一學科的知識,包括文學、數學、生物、化學、語言及聽力測驗等22種學科。考生每次最多可報考三科。大部分美國大學會要求申請者參加SAT或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
大學先修課程,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高級中學中,由美國大學理事會贊助和授權的高中先修性大學課程,至今一共有34門科目可供修讀。這種課程相當於美國大學課程水平,比一般的高中課程更深入、複雜和詳細。學生通過先修課程考試得到的學分,可以換取相應的美國大學學分。
文章轉自: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