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

英國大學積極提供學生心理健康相關服務

英國大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與日俱增,學生也較過去更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並在必要時向校方尋求協助。公共政策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指出,94%的大學發現向校方尋求心理諮商等協助的學生人數在過去5年來遽增,在部分學校此類學生人數上升3倍之多,主動告知校方自己有心理健康議題的學生也在10年間上升5倍。
英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16年夏天至2017年7月的1年內,英格蘭與威爾士地區計有95名大學生自殺死亡,該年度英格蘭與威爾士共有200萬大學生,即每10萬學生中有4.7人自殺死亡。這項統計自1950年開始,但今年首次公開,目前已知在2001年至2017年之間共有1,330名學生自殺死亡,其中男性佔66%,超過五分之四的學生為大學部學生,2016至2017年的自殺率與前一年度相同,但因為相關行政作業往往需時數月,可能有部分數據尚未納入。整體而言,男學生自殺率高於女性,但女學生自殺率也開始上升。此外,受心理疾病困擾的女學生比例高於男學生。
由各大學校長組成的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Universities UK,UUK)於今年5月發布報告,指出大學與英國健保局(NHS)高層應合作提供學生整合式心理健康協助,大學校長應致力於提升相關服務。委員會心理健康政策主管John de Pury表示,儘管統計數據顯示英格蘭與威爾士大學生自殺比例較同年紀總人口自殺比例低,受心理問題困擾而自傷的大學生仍所在多有,相關議題更是不容忽視。根據該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因心理健康因素而休退學的大學生人數於近年來上升3倍,目前近半數的英國高中生畢業後會進入大學,而近四分之三的心理疾患會在24歲前發展,這使得大學階段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之一。
該報告同時指出,大學應協助學生面對高等教育的挑戰、獨立生活與結交新朋友,但實務上常遇到的問題則是現有的健保制度漏洞導致學校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例如學生離家到大學後需另外註冊家醫所產生的空窗期,或在轉介過程中必須重述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造成二次傷害。為減少這類問題,地方政府、大學、非營利組織與公共醫療服務應統整現有資源。目前曼徹斯特(Manchester)、布里斯托(Bristol)與北倫敦地區便採取在地整合模式,由校方、健保局與地方政府合作給予當地學生所需之心理健康服務。
個別大學也積極改善學生心理問題。白金漢大學校長Anthony Seldon表示,學校在學生面臨重大轉捩點(如新生入學)積極介入、改善導生制度、強化同儕支持,建立早期預警系統,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都能有效改善學生心理健康,降低學生自傷與自殺的可能性。德比大學(University of Derby)也採用不少方法協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這些方法包含提供所有學生心理健康相關課程,提升他們對心理健康的認知,瞭解自己可以採取何種策略調適學業與個人生活。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