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美國暢議取消大學主修制度

在20世紀初,因應工業經濟的需求,美國大學的課程從培訓少量專科職業像是律師或牧師,轉型成為培養多元職業的課程。全新的高等教育機構,包含幾10年前成立的贈地大學(land-grant universities),採用工程、教育、建築等,成為學生在大學學習的主修。在1908年,哈佛大學校長採用了選修制度,說明任何人不可能在單一主修中學到所有應該知道的知識。在1個世紀後的今日,高等教育陷入了類似的處境,而這次是數位經濟所需要的新技術。雖然大學主修的分類在過去100年來顯著地擴張,但還是無法應付各行各業知識的快速變遷。
在2015年的分析報告指出,混合工作(Hybrid jobs)正在快速成長,暗指所需要的技術已無法在大學的單一主修學到。例如,數位市場與手機發展的人才需求在過去5年內已經增加1倍,而數據科技的需求變成3倍。即使是常常改變課程規畫的大學,也無法跟上這快速的變動。事實上,業界的需求變化已經快到不值得大學做出改變,反而更實際的是,直接取消大學主修制度。雖然跨領域的研究早已是很多學者的焦點,大部分的主修課程還是由彼此壁壘分明的系所控制。在很多大學裡,主修課程決定於聘任的教授以及經費的分配。目前,急迫的需求是讓學生在大學裡學習廣泛的知識,大學生需要具備廣度與深度,但他們選了主修後,就因此受限。現在主修只著重學習某知識的深度,但是課程的廣度卻可以讓人們更容易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校長Joseph Aoun在他的新書Robot-Pro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裡,提倡輔助學習的模型,混合了技術性、社會性以及資料性的技巧,同時發展高等心理技巧,像是批判性思考、系統性思考、企業家精神、多元文化思維等,讓人們很容易在各種不同工作中轉換。在這框架下,我們可以想像學習是為了解決世界上複雜的問題,像是食物、水與能源供給、氣候變遷、數位化、未來的工作趨勢等。去掉主修制度可以確保學校不只是複製課程規畫,而是要發展有競爭力的課程。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已經開始新的學位制度,學生可以藉由創新健康保健的科技,來獲得大學文憑,該校校長說:「我們應該要提供學生很多方式來學習,並同時確保他們獲得基本的知識。」另外一個關鍵是要建立知識期限的概念,大學容易建立新的主修,但很難廢除舊的,教授的知識應該要每年檢討是否需要改變,每5年檢驗是否需要取消或是延伸。
最後,不應該要強迫學生選擇學習的知識,直到他們已經習慣大學校園為止。讓他們在1年級或是入學前暑假的時候,有機會找到最適合他們興趣的知識。在過去這1年,很多民調顯示,學生在大學學到的知識不足以讓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採訪的9萬人中超過半數宣稱如果再有機會,他們會改變大學的主修。當課程與工作生活越有關聯,他們越覺得教育有價值。就像上世紀的改變一樣,高等教育必須有新的學習方法來因應這個複雜的社會與經濟。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