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美國科技產業高薪聘用學界人才 大學面臨人才流失危機

臉書最近聘任三名華盛頓大學及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並在西雅圖及匹茲堡新增設人工智慧實驗室,其首席科技主管麥克.施羅弗(Mike Schroepfer)表示,希望這些資深學者能幫助臉書招募及訓練更多人工智慧人才;他說,基本上人才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對研究人工智慧之大學以及非營利組織而言,留任人才本已不易,隨著臉書在鄰近城市增設實驗室,這些機構更是備感壓力。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教授丹.維爾德(Dan Weld)認為,這些企業的作為是在傷害培育人才的根源;教學人才的流失,新生代研究人員的培育也成為問題。
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及工程系主任艾德.拉佐斯卡(Ed Lazowska)對於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大量挖角大學教授的情形表示憂心。他指出,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華盛頓大學正著手研擬一套可供企業參考的建議,期望能使大專院校及企業共享人才。拉佐斯卡也補充說,所有大學均應確保與特定企業保持一定距離,大學必須扮演像瑞士一樣的角色,我們希望所有的企業都能和學術界合作,同時擁有平等的機會可聘用我們的學生、可和教職員共事。
過去五年來,人工智慧已被運用於多種科技產品,由數位助理、線上翻譯服務、至自動駕駛車輛等。而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公司如Google、微軟、百度等,競相延攬專精於這些科技領域的研究人才,這些人才多半來自學術界。
放眼如今科技領域人才市場,可說是供不應求,而薪資也隨之水漲船高,知名學者的薪資、福利、股份市值可高達數百萬美元。許多人擔憂,這種情況長遠將衝擊美國,乃至全球;因為學校若無足夠師資,下一代人工智慧專家的培育也將面臨困境。
華盛頓大學教授路克.塞透莫耶(Luke Zettlemoyer)專精了解及運用人類語言的科技,他去年拒絶了google三倍的待遇(根據公開資料,年薪約為18萬美金),選擇在西雅圖的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擔任兼職工作,以保留大學的教職。事實上,許多學者在轉往大企業時會選擇保留教職,但這些保留教職的學者通常會減少學術工作量。在臉書工作的學者通常有80%的時間待在臉書、20% 的時間則在大學。如同其他網路巨擘,臉書了解大學系統的重要性,但同時亦迫切需要頂尖學者加入。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系主任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以為,對整體社會未必有益;但對企業而言,卻係明智之舉。
事實上,科技產業求才競爭也十分激烈。2013年成立的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前成功延攬莫耶塞透教授,但未幾就遭臉書挖角。最近該所增加1億2,500萬美元的額外資金以聘任人才。然而,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是非營利機構,薪資待遇確難與臉書相比。不過,該機構CEO 奧倫.伊茲奧尼(Oren Etzioni)表示,在這裡,教授得以將一半的時間用在大學,而艾倫研究所也與多所企業廣泛合作。他說,臉書提供的薪資數字太大,實在無法匹敵,好在仍有些學者不喜與大企業共事。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