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出國讀書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8月,當國內大部分學生還沉浸在歡樂的暑假中,新一批留學生踏上啟程赴國外留學的航班,在留學圈,這是告別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在海外院校「著陸」,申城眾多留學機構近日接連舉辦「行前準備會」,向學生預告即將到來的留學生活,提醒他們做好各種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準備。須知,留學準備絕不是一張機票,一疊鈔票。本報採訪了多名正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們的經歷或許能讓有留學意向的你進一步窺見海外留學生活。 ——編者

高中畢業赴美,啃下最難大學教育
  姓名:鄭舒雯
  學校與專業:紐約大學經濟學與政治專業大一
  不知不覺,在紐約大學已經過去了一年。18歲的我只身前往一個文化、語言都不相同的國界,在頂尖學府裏與各國優秀學生同堂,激勵與壓力同時撲面而來。
遭遇嚴厲教師,「你說我聽」成為歷史
  跟國內同學聊天時我才發現,紐約大學的學業安排與國內有很大區別,最明顯的是國內大學多從大一起就接觸專業課,而在紐大,大一更多是通識課程。歷史、哲學和寫作,看似與專業沒有多大關聯,而這正是美國大學精英教育的精髓。
  根據老師給出的關鍵詞當堂完成隨筆練習,每周兩次的寫作課,這對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儘管出國前強化了英語,但畢竟不是母語,剛開始寫作的時間和水準都很難讓我滿意。為了盡快趕上美國同學的水平,我開始預約「寫作中心」及「寫作複習」機會。這是學校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兩個場所,前者是由老師一對一提點寫作結構和思路,後者則是大班授課形式講述寫作中需要用到的語法知識。因為頗受學生的歡迎,很難預約。我常常提前一個月預約,如此一周幾次,寫作水平開始有了起色。兩個學期的寫作課程中,我3次被寫作教授給予「你是一位不錯的寫作者」的評價,自信慢慢回來。
  在紐大,上課方式更多採取的是小組討論,老師會在開學時列出書單,學生課後自行閱讀,上課時再與同學討論,討論時的表現會列入平時成績。
  記得哲學老師阿特金斯教授是個極其嚴厲的小老頭,開學第一堂課他就給全班來了個下馬威:在我的課上,你永遠不可能得到A,表現最好的同學也許我會考慮給個A-,大多數會得到B甚至是C……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阿特金斯教授每堂課後都會分派閱讀資料,指定一名同學在下次課上針對資料做總結陳述,並對此提出一個問題。不幸的是,我是第一個「中獎者」。記得當時的我捧著一堆晦澀的哲學理論書籍痛苦地窩在圖書館反覆看,直到忐忑地走進教室,我依然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勉強總結出了一點心得。
  那次發言,我緊張得手心直冒汗。「Good!」阿特金斯教授如此評價,著實讓我意外。這也許是對吃螃蟹者的寬容。
  美國的課堂總的來說比較開放,同學們會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起初,插不上嘴的我很是上火——其實,不少同學也沒有針對討論主題發表見解,只是為了更多表現,讓教授給出不錯的課堂表現分數。於是,我暗自制定目標,下堂課至少要發言兩次!就這樣慢慢地,我逼著自己大膽表達想法,「啞巴」開口!
苦練口語,打破文化溝通堅冰
  我的室友帕洛瑪是一個可愛的加州女生,在紐約大學攻讀導演專業,我們很快成了朋友。但,問題也來了。由於口語問題,常常室友跟我說話,我大腦一片空白,只能笑笑尷尬地走開。這樣的狀況困擾我很久,擔心不能順暢交流會讓她誤認為我比較孤僻清高。
  課餘時間,我開始偷偷看美劇,在課堂上盡量與同學多聊天,使自己熟悉語言環境。一個多月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順暢地跟室友聊天了,從原來的一兩句對話到後來幾個小時的交談,我們逐漸從室友變成了知己,這也讓我在美國的生活逐漸舒暢開闊起來。
  其實,在課堂上存活下來,也需要一些溝通技巧。紐約大學的學習節奏很快,而我由於從未接觸過哲學類課程,加之語言需要適應過程,剛開始打開筆記本只能看到個別關鍵詞,根本無法記下教授說的完整句子!我向中國學姐求助,她建議我私下請教授課老師,「他們看上去非常嚴格,但對學生的提問常常耐心細致,也會對喜歡提問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發郵件給阿特金斯教授的場景:在鍵盤上匆匆敲下兩個問題,按下發送鍵,忐忑無比。驚喜的是,兩小時後我就收到回復,答案密密麻麻寫滿了整頁A4紙,不僅解答了我的疑問,還鼓勵我多與他溝通。
與颶風不期而遇,感受美國應急機制
  就在美國學習日漸進入狀態時,「桑迪」來襲,這成為美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颶風之一,很多國內家長會擔心留學孩子的安全,其實,這件事反倒讓我從側面更多了解了美國文化。
  記得那是2012年10月29日,「桑迪」從美國東海岸登陸,紐約大部分地區都受到影響,學校臨時停課兩周,部分宿舍裏水電供應都失去了保障。學校把學生集中到兩幢仍有水電供應的宿舍樓,學生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學校訊息系統發來的郵件和短信,告知颶風帶來的損失、學校有哪些對外開放的場所、從哪裏可以找到充電電源、水源以及無線網絡訊號等服務信息。與此同時,學校對社會開放了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接納流浪者。不少當地商家開始免費派送食物。
  各學科教授進行了課程調整,文化課教授取消了一本書的學習內容,但他仍舊用了兩節課時(原本這本書應用四節課時)概括了書中應知內容,這樣等於沒有將那放掉的兩節課及我們交的昂貴學費浪費,還有的教授選擇在期末前的周末「補課」。教授的靈活性與學校的人性化應對幫助我們順利度過了颶風期,我的留學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
聽從內心召喚,轉專業學烤麵包
  姓名:李源
  學校專業:聖熱涅-多爾特小鎮接受麵包師職業資格培訓
  放棄法國名校經濟學碩士學位,跑去職業技術學校和麵包店當學徒工。在很多人眼裏,我的選擇令人費解。成為一名麵包師是我從小的夢想,我要讓世界知道,中國人也能做出好吃的法式麵包。
好吃的羊角麵包 可以給人帶來幸福感
  2010年,遵母意願,我赴法留學,在蒙彼利埃一大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主攻方向能源經濟學,就是怎樣給石油、煤炭等能源進行定價。在所有人看來,能源經濟是大勢所趨,日後必將前途無量。但我心裏,那個有關麵包師的夢想揮之不去。一年後,我做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放棄經濟學碩士學位,轉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烤麵包。
  記得小時候,每當在麵包廠從事管理工作的伯伯帶回來好吃的麵包,我都開心不已。沒出國前,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搜羅好吃的東西,尤其對於麵包甜點沒有抵抗力。就連送給同學的生日禮物,都是自己做的姜餅人。那時我就立志做麵包師,用好吃的羊角麵包給人送去幸福感。
  大學畢業後,我曾多次向母親表達想去法國學烤麵包的想法,遭來堅決反對。結果,一年多的經濟學專業學習並不讓我開心,想學烤麵包的欲望卻愈發強烈。最終,我先斬後奏放棄了經濟學。「一個小小麵包也許不能給社會帶來什麼,但看到別人吃著我做的麵包臉上浮現幸福,我就很有成就感。」一天,我把這些話告訴母親,她終於支持我走上麵包師之路。
從經濟碩士到麵包師,轉專業可不易
  得到了母親諒解,一塊大石頭落地,但新問題隨之而來:如何申請可以學習麵包師的學校和課程,我完全不懂。我開始爬上「新歐洲戰法」論壇(一個在法留學生的華人論壇),搜索有關法國學習生活的信息。
  想在法國學麵包烘焙繞不開CMA,即學徒培訓系統,即由用工單位招收學徒工,在師傅教導下通過實踐學習並掌握生產技藝從而成為新技術工人。這個系統涉及的專業很豐富,包括麵包師、泥水匠、木工、屠夫、廚師等。
  在法國,學徒培訓開展得既廣泛系統,也非常受歡迎。每個大區、主要的省份都有CMA系統相關學校,學習者以學徒工身份每月在國立職業培訓中心學習一周理論知識,再到麵包店工作三周,將理論和實踐很好結合。
  雖然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申請門檻不高,但申請流程卻與一般高校不同。我必須先找到麵包制作公司獲得錄取書,再由公司與合作學校聯係,簽訂三方合同。當然,也有少數同學通過學校推薦找到相應公司。我就是先通過網絡找到了接收學校,經學校推薦,在聖熱涅-多爾特小鎮找到了滿意的麵包坊學習。
  一般來說,從國立職業培訓中心和麵包公司學習培訓兩年後,通過相關資格考試,就可以獲得國立麵包師文憑CAPboulanger。因為我有一年經濟學碩士的學習基礎,學習年限可縮減為一年。令我意外的是,法國政府為鼓勵年輕人多接受技能教育,按照年齡層次對學生給予一定比例的學費資助,例如16-25歲政府資助40%學費,18歲以上資助53%等。
夜間麵包師生涯,艱辛亦快樂
  很快,我的麵包師之路啟動了。這與學院學習的體驗完全不同,不需要很高的理論基礎,但困難依然不少,首要克服就是工作時差。麵包師的工作時間是在零點到次日早上9點。零點開始準備工作,讓麵粉發酵,發酵時間通常要6-7個小時,更長的要超過10個小時;早晨6、7點鐘時將麵包放進烤爐烘焙,這樣才能保證顧客早晨買到新鮮出爐的麵包。
  一開始,我特別不適應這樣的工作時間,一夜下來疲憊不已,回家洗個澡甚至連飯都不吃就睡了,等醒來已經是晚上,趕到工廠繼續重復前一天的工作。慢慢適應工作節奏後,我開始每天健身,健康的身體是一個好的麵包師必備條件啊!
  至今,我忘不了第一次動手烤麵包的情形,發酵不是很成功,烤的火候也有點過,同事吃了卻都給我鼓勵。元旦時,我還用沒發酵過的麵粉做成玫瑰花和裝飾品,慶祝新年。那時雖然辛苦,但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告訴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今年6月,我通過了麵包師資格考試的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考試。考試也是個體力活,從早晨8點到下午3點,連續7小時操作,先後按要求制作了羊角麵包、傳統麵包、鄉村麵包和牛奶吐司,因為平時練習了很多遍,我對自己的發揮很滿意。拿到麵包師資格後,我決定再花一年時間學習甜點,現在正在申請相關學校。
  未來,我想回到上海,開一家麵包甜點店,同時做麵包師、甜點師培訓,給那些想要學習相關知識,尤其是不會法語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曾聽老師說,日本雖然也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但在引進西方麵包制作技術半個世紀後,改良後日式麵包已經在世界麵包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相比之下,中國還有差距,我希望將法國的麵包技術帶回國,要讓別人知道,中國人也可以做出好吃的法國麵包。
就業碰壁,申請第二個碩士專業
  姓名:梅樂思
  學校與專業: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運動生理學碩士三年級
  花了大價錢,遠赴大洋彼岸讀運動生理學,回國後做一名健身指導,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這就是我的選擇。
「滯銷」,專業在找工作時遇紅燈
  從小到大我都比較頑皮,好在成績不錯。高考後,因為好動的天性和對音樂的喜愛,我一心想考北京體育大學或音樂學院,不過父母覺得這樣會浪費高考分數,並且頂著「體育特長生」或「藝術特長生」的名頭不好聽。最終,我選擇了傳統學校和傳統專業:北京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
  大一暑假,我們被拉到八達嶺腳下的部隊裏軍訓,空閒時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暢想未來。像生物工程這樣的專業多半需要繼續深造,我也沒有做好踏上社會的準備,「那不如出國留學好了!」留學的種子就此播下。
  很快我買了GRE單詞「紅寶書」認認真真背起來。大三下考了托福,通過了語言關後就著手準備出國申請材料。考慮到大學階段沒有相關論文發表,我申請了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方向——生物材料。2009年,期待已久的佛羅里達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期而至。
  帶著滿滿的期待我踏上赴美航班,結果剛去一個月就被潑了一身冷水——因為對專業不感興趣,每天對我而言都是一種煎熬。
  更令人泄氣的是,在美國,生物材料專業的就業前景堪憂。材料方面的工作大多涉及保密問題,很多公司都只招收美國公民,連持綠卡的都不行,更別提國際學生了。我所在的院係有17個中國留學生,只有一個人在美國找到了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大部分人都選擇繼續深造或者換個專業讀博。
  熬到碩士畢業,我決定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要麼選擇音樂治療專業,要麼是運動生理學。因為沒有音樂大學基礎,很難申請相關專業的研究生,而運動生理學卻因為我以前的生物基礎很容易申請到。就這樣,我開始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我此後的學習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轉變。
突然感覺課堂內容有趣又實用
  走入新專業的課堂,學習突然變得有趣簡單起來。上課時,保持注意力集中似乎不再是難事,學習起來既輕松也很實用。
  在國內,體育類院校中也開設了相關專業,不過數量較少,更多的是針對運動員設置相關課程。而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喬治亞理工學院等高校均開設了相關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攀高。與國內針對運動員不同,在美國,運動生理學應用方向包括醫院、學校、運動隊乃至個人,全民普及基礎很好。
  運動生理學的專業課程都與運動相關,包括運動生理、運動與營養、運動與疾病、運動與衰老等,甚至如何為病人開處方。比如為糖尿病人定制「運動處方」,規劃每周運動次數、運動時間和強度等。
  在這個新領域,我發現自己終於「活了過來」。不僅專業課學得不錯,還上了不少選修課。例如分屬在心理學下的運動心理學,主要是探究壓力、恐懼等各種心理表現對運動產生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稍微的焦慮和緊張是會促進運動表現的,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凡事都有個度。超過了一個臨界值,就會對人身健康產生危害。對於心理學來說,不像是理工科那樣容易定量,所以只要掌握一個概念即可……現在的我,一提專業再也不愁眉苦臉,而是滔滔不絕。
  當然,學習本身從來不輕鬆。在美國,大學課程非常多,大部分人都得熬夜做功課;大學生課程每周都有隨堂測驗,每節課都布置作業,每個學期有2-3次大考,想要偷懶沒什麼機會。
希望國內也日漸形成運動氛圍
  在運動生理學的課堂上,我是唯一一個外國留學生。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學習興趣,反而讓我很快融入了美國同學群體,對東西方文化了解更深入。在運動健身觀念上,美國和國內存在較大差異。至今還記得在運動與營養課堂上,老師舉例的一組數字讓我印象深刻:在美國每個人都很注重運動,特別熱衷保健品。減脂的、加速肌肉生長的,咖啡因提取物來提高運動表現的等。美國人均每年在保健品上的花費是75美元。由此不難想象運動生理學相關專業在美受到熱捧。
  兩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今年8月,我就要拿到第二個碩士文憑了。不過,對於未來我有點憂慮。儘管這幾年國內體育事業發展很快,但就這個專業而言,在國內的發展機會可能不如美國多。我想先在美國試著找工作,積攢經驗,也為回國做充分準備。(記者 張鵬)
文章來源:新華網
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