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德國已成為非英語系國家留學國的首選

德國教研部部長Karliczek女士表示:國際大學生、後進學者對德國專業人才的補充是越來越重要。
在非英語國家,德國目前已經超過法國,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來到該國學習,而其受歡迎的程度也僅次於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成為全世界外國學生人數第四多的國家;甚至在外國科學家從事研究的國家當中,德國在全球的排名中更高居第三位。
此項統計結果來自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er Deutsche Akademische Austauschdienst,簡稱DAAD)與德國高等教育暨學術研究中心(Deutsches Zentrum fur Hochschul- und Wissenschaftsforschung,簡稱 DZHW)在今年8月15日共同發布有關德國大學與學術研究國際化趨勢的第19號刊物《全球開放學術2019》(Wissenschaft weltoffen 2019),這份刊物也是德國境內統計大學生和研究學者國際移動性的主要刊物。
教研部長Anja Karliczek藉此報告公開的時機表示:「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學生和研究學者受到德國的吸引,我們的大學與學術界在全球社會已越來越具吸引力。我們的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所在全球也越來越吸引人。我們對此感到驕傲,並且在未來還應更好。研究報告不只顯示德國學術與大學系統極高的品質,並且在過去幾年中有將近4萬2千位來自各國的德國大學畢業生,也為我們帶來重要且仍在成長的未來專業人才潛能。」
在德國2017-2018冬季學年度中,一共有37萬5千名外籍大學生在德國註冊,其中共有28萬2千人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學生,並擁有大學入學許可,意即所謂的「國際學生」(Bildungsauslander),他們多半是因為就學或人道原因(譯註:例如難民、國外民主異議人士等)留在德國。從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奈及利亞、厄利垂亞、伊朗、巴基斯坦和索馬利亞等8個滯?難民人數最多的來源國,共有2萬4千名國際學生在?國大學就讀,其中大部分據推測是留德難民。DAAD針對難民大學方案所挹注的經費乃是由教研部所補助,目前此挹注資金已對這些學生在大學裡的融合作出貢獻。敘利亞難民目前在德國大學成為外國學生中第6大的學生族群。
今年的報告焦點在於解析留?就讀學生其國際移動的動機。透過DZHW的第21次問卷調查可以得知,超過半數(52%)的受調國際生表示,德國是他們就讀大學的首選國家,而對於79%的受訪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與大學相關是影響他們決定的重要因素。另外,有83%的外來大學生期待透過學位可以獲得良好的工作機會;76%想獲得德國大學的高品質教育;74%希望獲得國際認可的畢業文憑;71%則是因為德國大學的良好聲望而決定就讀。而「德國是個優良的學術之地」也已被廣為口耳相傳,有83%的國際學生表示,他們將推薦自己的朋友與認識的人來德國就讀大學。
德國大學生也不遑多讓,他們的移動性亦是非常地高。2016年大約有將近14萬5千名德國學生在一所國外大學就學並且取得學位。大約1/3的德國學生在德國就學時,均有過在外國大學進行與本科系相關學習的經驗。
DAAD主席Prof. Dr. Margret Wintermantel女士表示:「過去,我們從來沒有過這麼多大學生會出國…即使如此,我們仍應加強促進年輕人到國外去體驗國際經驗的價值。透過最新的『國際化‧師範』(Lehramt.International)與『 國際化‧科技大學』(HAW.International)兩個方案,我們針對此2個移動性較低的重要族群開啟了迎向國際的道路。而從對許多促進方案的迴響,我們可以確定它們符合時代精神,並且這些促進方案也增進了大學院校和大學生們與全球聯網。」
在德國從事研究的外國科學家們,同樣也以國際化水準強化了德國學術系統的品質。根據2017年的統計,超過10萬8千名外國科學家在德國工作,其中約有4萬7,500名是德國大學中的研究人員。而在大學體制以外的4大研究機構,也約有1萬2千名科學家,並有超過4萬6千名的外國客座研究人員與科學家們在德國的學術體系中任職。
DZHW中心學術研究主任Prof. Dr. Monika Jungbauer-Gans女士指出:「在德國大學中的國外學者人數,於過去10年中幾乎已經增加了一倍。這個強大的發展趨勢為德國的大學教學與研究帶來全新創意性的推動力,並且也確保了我國與國際的接軌實力。」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